資料提供: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何重文醫生

一個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基因突變是必然階段。隨著過去5至10年檢測技術及治療方法大躍進,越來越多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類型被發現。不同基因突變有不同模式,以下是本港引致肺癌的常見基因突變類型:

  1. EGFR基因突變
    正常細胞內都有EGFR受體蛋白;而EGFR基因像一組數字的排序,透過轉譯及轉錄後會轉化成EGFR蛋白,其功能為控制細胞分裂及死亡。當這個排序出現變化,如其中一個數字換成另一個數字,連帶基因產生出來的蛋白結構都不同了,令細胞更活躍,更易分裂及擴散,變成癌細胞。

    肺癌分非小細胞及小細胞,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約85%;而當中有70%至80%屬於肺腺癌,其中約50%帶有EGFR基因突變。EGFR基因突變在本港相對普遍,事實上EGFR基因突變在亞洲也較外國常見。相反,外國只有10%至15%肺腺癌有EGFR基因突變。

  2. ALK基因突變
    ALK基因突變模式與EGFR基因突變不同,是一種採取基因融合模式的突變。ALK 基因在染色體的正常位置的是無功能的,即正常情況下 ALK 蛋白在肺中是處於休眠狀態。但當細胞核內染色體其中一段ALK基因,移到另一個位置,與旁邊的基因融合了,產生出有功能的蛋白,因而衍生癌細胞。這情況就像人搬了屋,與新鄰居融合了,該人的行為也受鄰居影響。

    ALK基因移位有兩種方式,一種像是跨區搬屋,另一種像是區內搬屋,只是由街頭搬到街尾,也足以產生癌細胞。

    ALK突變只佔肺腺癌5%,這種基因突變在非吸煙或輕量吸煙的非小細胞肺癌腺癌患者中較常見,亦因女性的吸煙率較低,ALK突變於女性病人中相對常見;年輕肺癌病人也較常見有ALK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也有較高機會導致腦轉移。

  3. ROS1基因突變
    ROS1與ALK基因突變模式一樣,都是融合模式,佔本港肺腺癌1%至2%,也是非吸煙者較常見。

    醫學界發現引致肺癌的基因突變種類越來越多,如HER2、MET、BRAF、PIK3CA等等。部份肺癌個案由單一種基因突變主導,部份則是有一籃子基因突變,才足以令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臨床所見,非吸煙的肺癌病人較多由單一基因突變作主導,即癌細胞很依賴該基因突變生長;治療相對較容易,可用單一標靶藥。而吸煙的肺癌病人較多由一籃子基因突變引致,較難以單一方式治療,所以市民都是及早戒煙為上策。

    若檢測證實肺癌病人帶有基因突變,一般會用標靶藥治療,其成效較傳統化療好。對於晚期肺癌病人來說,雖然用標靶藥都難以根治癌症,但可相當長時間穩定地控制病情。如不少晚期帶有ALK基因突變而以往沒有採取標靶治療的肺腺癌病人,其後,配合適當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存活中位數有效延長達五年。癌細胞會因出現抗藥性,令標靶藥無效;但隨著醫學不斷進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新的標靶藥,並可推遲抗藥性問題出現。